“雙減”助力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力
自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“雙減”政策)實施以來,各級各類學校對傳統的育人模式進行優化,開展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教學嘗試。在沒有培訓加量、時間擠壓的前提下,可供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逐漸增多。由此,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成為“雙減”政策達成減負提質目標的關鍵。但是,出于學生心理發展階段的不成熟及教育教學的現實制約,學生的自主學習仍存在一定困局,如學習動機淺層、學習策略單一、時間管理意識淡薄等。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完成從低位向高位的轉變,須盡快建立從個人到教師、家庭橫向協調配合的育人機制。
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
促使自主學習自然發生
自主學習是由學生內部產生的一種自發和主動的行為,在這種學習中,學生進行自我構建與個性解讀,從而形成觀點和主見。
第一,樹立自省意識,形成自主學習反思力。學習中的自省意識,首先指向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確立。當自我在內心樹立了強烈的學習主動性與目的性,從“要我學”變成“我要學”,才能將自主學習推向深入,形成“學習—動機—學習”的良性循環。其次,當主體愿意學也能學時,還要思考“學什么”和“怎樣學”,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。在自主學習開始前,要結合學習情境,基于自我效能感和學習任務制定適合的學習目標和具體任務;在學習過程中,要不斷檢查和評價自主學習的內容,發現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,及時強化、維持或中斷、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;在自我反饋階段,對學習效果進行有效性檢驗,正確評估自己的階段性學習程度,為下一階段學習設定目標。
第二,借助信息技術,提高自主學習自控力。首先,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精準畫像,更好地對時間進行自主管理,對學習行為進行有效干預。比如使用部分喚醒自控力的應用軟件,通過更優的時間使用和整合方式,讓盈余時間獲得更大效率。其次,可以將信息技術作為自主學習方式革新的契機和條件保障。在線學習往往可以根據主體需求提供沉浸式體驗的個性化內容,利用3D、虛擬現實(VR)等新技術,引發學習主體更多的興趣點,疏通學習的卡殼點,進而提高學習的專注度。
第三,營造良好社群氛圍,編織自主學習聯結力?!半p減”政策實施后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同伴時間,伙伴間的異質思維互動是自主學習的有效補充。當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形成個人觀點后,可以多渠道傾聽他人看法,從而建立起同伴間的思維鏈接,最終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認知建構與心智發展。如在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參與過程中,學生可以采用學習共同體的形式,通過合作情景模擬,分篇閱讀共享,雙向思辨論爭等方法,將閱讀、表達和交流融合在群際互動中,深化個體認知,強化共處意識。
提高教師課程實施力
促進自主學習環境構建
“雙減”政策的順利實施,有賴于教師的專業發展,但不可避免地給教師帶來工作時間“超長待機”問題,在課后仍需承擔大量的托管工作。面對越發繁雜的工作任務,教師需要提升思維轉化、課堂組織和教學評價等能力。
第一,實現教學思維轉型,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者?!兑黄鹬匦聵嬒胛覀兊奈磥恚簽榻逃蛟煨碌纳鐣跫s》指出,在新的教育社會契約中,教師必須處于中心地位,其職業也必須被重新評估與構想為一項激發新知識、實現教育和社會變革的集體事業?!半p減”政策實施后,如果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課程認識水平和課程實施能力層次,那么無論政策如何,學生都無法真正實現自主。因此,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障條件。在教育觀念上,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的促進者,重視學生的經驗與感受,為學生提供質疑、判斷、思辨、想象的空間;在教學內容上,教師應側重關注探究型問題,導向真實問題的解決,幫助學生將學習過程同生活經驗相聯系,引導學生產生獨立的思考力。
第二,調整課堂組織方式,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進階發展。自主學習力是“后天獲得”的一種可教可學的、能夠階段性發展的能力。各學段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要保證學生有合理的發展空間,又需考慮學習任務與學生能力的匹配度。
第三,改變學業評價方式,構筑學生自主學習新樣態。教師在評價中創造正向誘因,減少過度競爭導致的學習壓力下移,能有效讓家長和學生走出“雙減”政策后的教育焦慮。如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初,同步設計評價任務單,保持學習過程的可視化;制作表現性評價量表,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和語文情境下的真實表現,不再以文本探究結果作為唯一評價標準;以活動的完成度、投入度、達成度、交流度等為維度,結合互評、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,實現客觀性和多元性的結合。只有學業評價的重心、內容和形式產生轉變,才能真正讓家長和學生在“雙減”政策實施后擺脫優績主義的陷阱,走向更加自主的學習空間。
重構家庭教育生態
保證自主學習持續發展
2022年1月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》正式施行,助推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及時“補位”。家庭教育要為孩子的自主學習做好加法。
第一,以平等教養方式推進孩子自主學習的深化。首先,家長要合理設置育兒目標。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,將孩子的發展置于更大的歷史背景、國家格局,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社會的需求,充分回歸生活本位,認識到良好的家庭關系、豐富的家庭活動能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,并更加重視孩子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。其次,堅持終身學習的家庭教育氛圍的營造。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,因此,家長通過示范、激勵和對比帶來的榜樣效應,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。最后,家長應通過“身教”的方式,將自己掌握新技能、養成新習慣的過程分享給孩子,實現家庭內部的終身學習與成長。
第二,以新型家校關系營造和諧共育環境。當下的家校關系,單向灌輸多,雙向溝通少;彼此挑剔多,相互協作少。為此,家長首先需要加強與學校的日常溝通,主動建立信任紐帶,成為孩子學習的“同行者”。除了傳統的書面通知、到校面談、家長例會等,家長還要對家校通客戶端、微信公眾號、線上家長會、網絡聽證會等信息化路徑保持開放心態,暢通對孩子學習狀態的了解渠道。此外,家校共同體的建設,能讓家長深度參與共育融合,充分調用社會教育資源參與學校育人活動,實現家校社合力育人,引導孩子不僅關注當下,更要面向未來。
第三,以多元家庭文化盤活孩子自主學習資源。家庭環境是家庭內部結構的整體反映,指向家庭教育整體氛圍的創設。有研究表明,優良的家庭環境具有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。包括家庭藏書量、家庭擁有物等要素在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、閱讀能力的提高具有顯著影響。家長可以通過裝扮學習角、設定親子共學時間、開展家庭閱讀分享會等方式,幫助孩子搭建家庭學習環境。再者,還可以整合圈群式外部學習資源?!叭杭笔侨祟惻c生俱來的天性,家長可以在不同家庭之間、家庭與社區之間聯合搭建共學平臺,利用學習小組、圖書漂流會、跳蚤市場、社區自習室等途徑,給予孩子更為豐富的自主學習體驗。
(作者單位系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)
-
在精與變中實現輕負高質
2023-03-03 17:46
-
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心中生根發芽
2023-02-27 14:46
-
加大改革力度,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
2023-01-31 15:10
-
數字化怎樣為教研轉型護航
2023-01-31 14:53
-
深化體育教育改革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
2023-01-18 17:45
-
看這些開發區里,產教聯合體如何打造
2023-01-03 18:02
-
“雙減”后,如何回應家長這些新期待
2022-12-29 10:50
-
適兒化改造讓城市更友好
2022-12-23 09:49
-
讓孩子享受寒假健康閱讀的快樂
2022-12-23 09:49
-
“五結合”促進信息科技學科閱讀
2022-11-11 10:52